-
国琴网
11-14
沈阳市古琴研究会将于2022年11月22日举办线上雅集活动。目前已征集到部分琴友的演奏视频,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会员的参与。录制要求:曲目演奏要流畅完整,曲目难易程度不限,时长6分钟以内。视频画面、音质要清晰流畅,背景素雅,穿着传统民族服饰。视频提交邮箱:772603470@qq.com(备注:姓名、演奏曲目) 沈阳市古琴研究会将举办线上雅集系列活动,长期征集琴友们的演奏视频。本次“素雪望春”古琴雅集的视频征集于2022年11月18日截止,11月18日之后提交的视频可依次顺延至下一场线上雅集。沈阳市古琴研究会邀请各位琴友积极参与,以琴会友,交流琴艺。本文来源:【沈阳市古琴研究会】
-
国琴网
11-13
在古琴的传承中,有一种专属的“秘籍”,它将弦、徽位、指法等浓缩成类似于方块字的特殊符号,这便是琴曲的特有载录方式——“减字谱”。
-
国琴网
11-11
活动详情活动详时间:2022年11月11日21:00参与方式:腾讯会议名家评委沙龙嘉宾:肖霄老师参与人员:总展演选手及指导老师(审核进入,非总展演参演选手及指导老师不得进入)琴学之路,总有困顿不如请名师为你答疑解惑现征集各位琴友们所遇问题届时肖霄老师将为大家解答(内容不限,范围不限)扫描上方二维码提交想咨询的问题肖霄老师简介朴音古琴教学法 师训总监中央音乐学院古琴专业硕士(2016年毕业)中国琴会理事自幼学习音乐,古琴先后师从中国音乐学院古琴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黄梅老师,中央音乐学院古琴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琴会会长赵家珍老师。曾参加凤围卫视”国学大典”、北京现代音乐节、第五届武汉琴台音乐节以及首届”教煌杯“中国古琴艺术展演古琴学术研讨会的“承新——获奖新作品展演”等活动。活跃在北京音乐厅、上海音乐厅、西安音乐厅...
-
国琴网
11-11
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它独特的乐器形式和独具魅力的音乐本身,保存着中国音乐各历史阶段丰富的人文信息,是华夏音乐文化的瑰宝。早在汉代,便有“琴者,乐之统也”之谓。琴、棋、书、画是自古以来中国文人整体素质的具体显现,琴居四艺之首。古琴演奏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艺术水准最高,最具民族精神、审美情趣和传统艺术特征的器乐演奏形式。古琴艺术2003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轴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重要的城市规划依据,诸多建筑与文化都是依据这条“中心轴”分布展开。了解传统文化,挖掘历史价值,是保护中轴线文化的重要方式。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也是什刹海文展助力中轴线申遗的重要工作。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文化自信的增强,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也开始喜欢古琴并去做文化的传承。由北京中康联公益基金会倡导,北京中康联...
-
国琴网
11-11
2022年11月4日晚,雅自少年时·张家港古琴十一月月集(青少年专场)圆满举办。雅集氛围轻松活泼,各位小琴友踊跃参加认真对待,自信地展示平时学琴练琴的成果,一步一个脚印...
-
国琴网
11-10
非遗“竹林七贤”百琴展将于11月1日—11月30日在西乡街道蚝业雅苑101A古琴艺术馆、宝城14区6栋101宝安区古琴协会展厅同时展出。
-
国琴网
11-08
第二届“云水吟”即将奏响!箫,中华传统文化中古老的吹奏乐器,古代被认作十二律之本体,其音色圆润清柔,幽静典雅,闻之顿生脱俗之感。琴,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亦是世界文化遗产。自古“士无故不撤琴瑟”,君子以琴正心、以琴理性,几千年华夏文明传承中琴学一脉,蔚为大观。琴箫合奏,结合古琴之清雅和洞箫之悠远,音乐的点和线相得益彰,似天作之合。山林亭台间,几缕清风吹来,抚琴吹箫,足以慰藉心灵。去年秋,在浙江省音协和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等单位的推动下,杭州太音琴社和钱塘箫社邀请国内琴箫名家,汇演于杭城,使人一睹琴箫音乐舞台之芳华。今年,第二届“云水吟”琴箫名家音乐会将再度在浙江音乐厅奏响!第二届云水吟琴箫名家音乐音乐会什么时间?12月10日晚上7点半哦!地点在哪里?浙江音乐厅,曙光路31号,记得不见不散哦!音乐会曲目《寒山僧踪...
-
国琴网
11-08
-
国琴网
11-08
古琴情怀脉络的延续,绵延数千载的话意之美,终给予古琴新作品相异相融的生命力。【妙Temple】将以艺术沉浸式的空间,邀请诸位穿梭琴声弦鸣间,享受近在咫尺的古雅时尚。“11.11”狂欢夜,让不拘形式的音乐淋漓酣畅,无限无界的表达和鸣尽觞。紫霞琴院教师新作品专场音乐会时间 | Time2022年11月11日(周五)流程|Process入场17:30晚宴18:00音乐会19:30地点 | Location妙Temple北京东城区前永康胡同11号票务| Ticket price详询官微· 席位有限,谢绝空降一、《秋窗风雨夕》 作曲:王立平 编配:赵晓霞 古琴:董一贤 箫:艾鸿波此曲是电视剧《红楼梦》插曲之一,作曲王立平,由古...
-
国琴网
11-05
上一期节目,我们围绕《无去来处》的灵感和主题,讨论了“宇宙”“哲学”和“艺术”。人类在艺术的探索上,总是充满着敬畏和热情,大到星空宇宙的斑斓,小到质子电子的跃迁,人在不停地拓展着创作的边界,也许本就没有边界存在,我们不过是在艺术中重获自由。今天我们继续对话成红雨老师,因为创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将灵感变成现实中的音符更是需要很多的努力,所以我们今天的话题,回到现实中的音符,回溯到最初的古琴艺术,“逆时间之流而上”回到熟悉的那个节点,再次聆听古人在琴曲中记述的音乐艺术,了解成红雨老师在“上古神品”的曲谱中得到的体悟,以及把灵感化成音符作出的大胆尝试!主持人:这个新作品除了古琴,还有很多当代的艺术装置和多媒体数字的结合,您当初是如何考虑的呢?成红雨:多媒体艺术,我觉得这个概念就像“元宇宙”一样,实际上在创作的时候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