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广陵散》的激越穿云裂石,丝弦间剑气纵横;当《碧涧流泉》的清越潺潺流淌,吟猱处波光粼粼,新生代古琴演奏家方静宇携新作《静听琴声》,以一曲曲动人心弦的古琴旋律,倾诉心声。她的演奏,完美诠释了古琴音乐中天人合一的美学境界,让每一位聆听者都能在悠悠琴韵中,触摸到心灵深处的温柔共振。
01
梅花自古备受文人墨客所喜,常用于诗词歌赋中托物言志。《梅花三弄》源于东晋时期桓伊演奏的笛曲,因同样的曲调出现了三次而称为“三弄”,后经唐代琴家颜师古改编为琴曲,该曲初见于《神奇秘谱》。
现演奏版本据《蕉庵琴谱》打谱和传谱,是广陵琴派的经典曲目之一,因其苍劲古朴,故有“老梅花”之称。此曲节奏自由跌宕,调式变化丰富。在演奏风格上,着重体现梅花凌霜傲雪的坚毅品格,左手在富有韵律变化的吟猱间,张弛有度。
02
《阳春》据传由楚国歌曲“阳春白雪”演变,“阳春”一词最早见于西汉刘向所编《新序·杂事》之中,曲谱最早见于1425年明代朱权编纂的《神奇秘谱》,相传为先秦时期师旷所作。
现演奏版本是吴景略先生据清代《诚一堂琴谱》(1705年)打谱,其曲旋律清新流畅,节奏轻松明快,表达了初春时万物复苏的景象。冬雪还未完全融化,万物逐渐回春,在一气呵成的曲调中,感受天地中和,万象更新,展现悠然自得之趣。
03
该作品运用古琴和钢琴来描绘“声响”的“形象”,将中西方两件最具特色的声音碰撞融合,呈现“不同凡响、森罗万象”。
极具特色的是作品在中国传统诗词中汲取灵感,运用了【飞花令】等格律形式,不仅限于文学层面的影响,更在音乐本体建构中实现了某种创新。
04
《广陵散》曲调跌宕起伏,结构庞大恢弘,音乐情绪慷慨,旋律激昂深沉,雄浑古朴,伴有一种愤慨不屈的浩然之气,完整呈现了从隐忍蓄势到壮烈决绝的情感过程。以乐声的递进描写了聂政在复仇过程中的沉思、冲冠、发怒、气冲、悲志、愤恨等心理活动变化过程。
《广陵散》深刻的思想、精妙的曲体结构设计,都在中国音乐中独树一帜,是一部充满历史厚度和文化意义的音乐史诗。
05
《秋鸿》最早收录于清代《五知斋琴谱》,由现代著名琴家张子谦打、传谱。该版本摘取《五知斋琴谱》二十六段,并加以《自远堂琴谱》中的两段,共二十八段。
此曲以飞翔凌空的秋鸿为喻,取意于鸿雁振翅高飞,博出长空之南征,以寓旷达之至、高达之怀。旋律苍雄浑朴,节奏起伏跌宕,令人听后若有远达平沙、一举万里之感,表现天地间辽阔的空间与时间流逝的静谧。
06
《碧涧流泉》是岭南派的代表琴曲之一,来源出处最多的推测是见《古冈遗谱》的抄本,据传为宋人朱紫阳所作。
本曲是一首简短的三段结构琴曲,自始至终围绕着“山”与“水”的意象展开, 描绘了山林幽谷之间碧涧泠泠、枕流漱石的自然景致,描摹了高逸隐士徜徉其间,自得其乐、闲适疏放的情态。听者仿佛置身于幽深山谷中,聆听大自然的和谐之声,感受心灵的宁静与天地的广阔。表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情怀。
07
《古舞》是作曲家王建民于2011年为古琴与钢琴创作的合奏作品。此曲从云冈石窟中激发了创作灵感,意在重现古代宫廷乐舞的场景和盛况。通过结合西方音乐元素,创造出一种既具有古韵之美,又焕发现代感的独特艺术形式。
古琴以泛音、滑音的灵动变化,勾勒出中国古代舞蹈的线条感与诗意;钢琴则通过层次丰富的和声与旋律,赋予乐曲更广阔的空间感和现代气息。两件乐器在乐曲中既对比鲜明,又交相辉映,形成了一种别具一格的对话关系。
方静宇
上海音乐学院古琴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古琴演奏家、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戴晓莲教授。她是上音“泠然音生”古琴团队的核心成员,同时也是上海音乐家协会《古琴考级教材》的出版成员之一。
她曾入选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教育教学成果现场展示活动(原文华奖),并在多个赛事中斩获金奖,包括“敦煌杯”第六届北京国际民族器乐大赛弹拨专业A青年组、“和乐杯”新加坡国际古琴邀请赛专业组、2022“白玉兰”国际音乐节国乐竞演大赛专业青年组,以及2023年第四届新加坡南洋国际音乐大赛古琴高级专业组。
评论 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