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今虞琴刊
【原文】
徽也。琴徽之數十三,其序由右而左,以近岳者為第一徽,至近齦者為第十三徽,徽之中又有分,即以兩徽相距。不論廣狹,概命作十分。所以便於記不當徽之音位也。合全絃十三徽,按音分為三準。自一徽至四徽為上準,自四徽至七徽為中準,自七徽至龍齦為下準。泛音則有四準,左右計之。即自一至四為右之上準,自四至七為右之中準,自十三至十爲左之上準,自十至七為左之中準,獨無下準音耳。琴譜於徽數分數,亦概用正書,不作減字。惟某徽之半省作半字,徽外者作卜字。不當徽之位,記至分數為止。釐以下或逕捨去,或收作一分,或用四捨五入法。以後二法為佳,若與古齊譜兼記釐數,徒亂入目,可不從也。自一徽以下,概屬按絃或泛絃地位。一徽以上,則為彈絃地位,其位有三,一在臨岳之下,二分二釐。為全絃三十六分之度,簡稱岳下。音出純剛,一在臨岳之下四分四釐,為全絃十八分之度,簡稱岳中,音出中和,一在臨岳之下八分九釐。即一徽之上一分一釐,為全絃九分之度,簡稱徽上,音出純柔,抑此三位悉當全絃分折之界。彈時雜音少而本音獨清,故特取之。古人於琴曰彈曰鼓曰撫。彈取中和,鼓取剛健,撫取柔順,有三義焉。能事者正當於彈絃地位體會之也。
【译文】
徽,在古琴中有十三徽,顺序从右向左,靠近岳山为第一徽,而靠近龈处则是第十三徽,在每一个徽位中比徽小的单位是分,分分布在两徽之间,古琴中一般分为十分,这样就便于记忆各个徽位的音位。按照音位来分有“三准”,从一徽到四徽为“上准”,从四徽到七徽位“中准”,从七徽到龙龈为“下准”。但是,“泛音”常常有“四准”,分左右两种情形!从一徽到四徽为“右上准”,从四徽到七徽为“右中准”,从十三徽到十徽位“左上准”,从十徽到七徽为“左中准”,但是唯独没有“下准”音罢了!琴谱在书写徽位和分位时,通常用正书而不用减字谱。只有在书写某徽之半得情形中,才省写为半字,在徽位之外则是写作“卜”字,不在徽位中的,则是用分位加以记述即可。在古琴中“厘”一下的或者全都舍去,或者收作一分,或者用四舍五入法,这三种方法中以后两种方法为佳,但是用这两种方法记忆琴谱造成了和琴谱韵律不协调的情况时,则可以不按照这两种方法来。在一徽位一下,都是属于按弦或者泛弦的地方。一徽位以上的地方,则是属于弹弦的区域,其有三个方位:一是在岳山之下二分二厘处,在全弦三十六分的地方,简称为“岳下”,其音韵刚强纯厚;一是在岳山之下四分四厘处,在全弦十八分处,简称为“岳中”,其声音有刚有柔;一是在岳山之下八分九厘处,也就是在一徽之上的一分一厘处,在全弦的九分处,简称为“徽上”,其声音倍为柔和。此三位当是全弦的重要分界点,弹奏时为了使杂音少而本音清脆,一般会使用此三个音位。古人对于琴常常说,要弹奏,要鼓琴,要抚琴。大概是因为,弹奏可以使琴声音中和饱满;鼓琴使得琴声刚健,抚琴使得琴声柔和,此三种方式各有精义。对于每一位琴家,这些弹琴方式与琴法音位都当铭记于心并细心体会。
(资讯来源:)
评论 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