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琴网首页 > 资讯

资讯

同曲不同韵,广陵派的《潇湘水云》为何更动人心?

在广陵派的五种琴谱中,以徐常遇的《澄鉴堂琴谱》和徐祺父子的《五知斋琴谱》最具影响。徐祺父子编著的《五知斋琴谱》,不因循守旧囿于门户之见,而是善于汇集众长,勇于推陈出新。该谱在熟派徐青山撰写的《万峰阁指法》基础上对指法作了反复推敲、细致审订。因而它与其他诸谱相比,论断精严,指示详确。

《五知斋琴谱》全集共收琴曲三十二首,在每一曲操前都标明出自某派。三十二首中有十四首曲操选自熟派的乐谱,其他多首则从吴、蜀、金陵等派的传谱中汲取。有些曲操还同时参照两种或多种琴谱加以考订。但广陵派在抉取旧谱时,并不一味照搬,沿袭自缚,而是匠心独运,赋予新意。

如《五知斋琴谱》对琴曲《潇湘水云》的评述是:宋郭楚望所作也。因泛沧浪,远望九嶷,云水淹映,感慨系之。”“此曲云山叆叇,香雾空濛,怀高风于胸臆,寄缠绵于溪云,一派融和春水,浓艳温柔,有情至而弥深者矣。

由此可以揣测他们在整理该曲时的构思:这首琴曲不仅要描绘出云水淹映的潇湘画景,而且应该表现作者面对“国破山河在”时的忧愤之情。为此,《五知斋琴谱》从乐曲特有的意境出发,对它作了绝妙的加工。
undefined
指法上,该谱为第二段绵延不断的旋律,增加了左手细腻的吟猱,以强调虚音的运用,造成欲断还连、若隐若现的效果,展示云山叆叇”、云水“空濛”的意境。乐曲的第三段、乃至以后的诸段中,《五知斋琴谱》也都大大丰富了左手的指法,以虚带实,虚实相生,将作者眷念国事的怅惘之情寄寓在烟雾缭绕、云水奔腾的画景中。
结构上,明初的《神奇秘谱》、《西麓堂琴统》中的《潇湘水云》都只有十或十一段,但徐祺父子特意扩充了乐曲的展开部分,使全曲增为十八段加一尾声,并采用了层层迭起的结构布局。在第一次“水云声”之后的第五段里,通过主题的分裂变化,把情绪引人一个新的境界,形成全曲高潮的前奏。接着速度渐缓,情绪趋于平静,但在第八段中又一次再现了“水云声”。那小三度回荡的音型,在七弦琴的低音区迂回冲驰了三次,终于将激荡不已的情绪推向高潮。但即使在后一些高潮乐段里,音乐的布局也不是一览无余的。它们通过旋律由低而高的四次递升,给人以逐层推进的感觉,加以十五度的大跳,切分节奏的不断出现,商、羽、角多种调式的转换,复调手法的自然运用,以及滑音和滚拂的奏法,更增强了乐曲的气势,使情绪的层层波澜如江江河流水,难以遏止。
undefined
统观全曲,它不仅生动地再现了水深浪涌的景象,而且深邃地抒发了作者内心奔腾的爱国激情。除《潇湘水云》外,《五知斋琴谱》的《胡笳十八拍》、《秋鸿》、《羽化》和《洞天春晓》等曲,经过广陵派的创造性加工也都意趣横生,焕然一新,充分体现了清初广陵派琴家的继承革新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使广陵派在节奏、指法和风格上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至今尚体现在著名琴家张子谦先生擅弹的《梅花三弄》、《龙翔操》《平沙落雁》和已故广陵琴家刘少椿先生演奏的《樵歌》等四曲中。
内容选自:刘明谰《论广陵琴派》


  • 手机查看

    扫一扫 手机查看

  • 收藏

评论 0条评论

0/300

    TA创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