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悲丝》这首琴曲是广陵派的经典传世之作,徐元白、吴景略、刘少椿等琴家都弹奏过此曲。徐元白和吴景略都曾根据《五知斋琴谱》进行打谱,刘少椿演奏谱本则主要参照《蕉庵琴谱》,而《蕉庵琴谱》与《五知斋琴谱》在传承关系上是一致的,二者除了在旋律音上有个别出入外,《蕉庵琴谱》的《墨子悲丝》比《五知斋琴谱》要多出一段(《蕉庵琴谱》第十三段),但二者旋律在总体风格上一脉相承,下文将抽取其中有象征性的元素进行对比。这三个演奏版本对第一段的处理,各有其特点,吴氏的节奏最为活泼、跌宕,断句也最为多;徐氏版本是以平稳为主,但在文中又会突然地加点活泼的气氛;刘氏以平稳的节奏贯穿第一段始未,音与音之间环环相扣。三者的主要技法上的处理分别如下:
在对某些乐句内部的音组作节奏上的诠释时,吴氏和徐氏会将他们处理成二拍子,刘氏则不使用纯粹的二拍子,而是在其中夹杂三拍子的因素。从谱例上,又可以看出三者对同一技法的节奏处理,如进复、退复,另外对于音组的划分,刘氏将“掐起”作为过渡音来处理,重音落在之后的揉音上,但徐氏和吴氏都将重音落在了“掐起”这个音上,并给予此音一定的时值。这一差异明显地反映出三人对节奏诠释的态度和对古琴音乐审美理念的不同,刘氏是按照技法本身的特点来安排这个技法的轻重缓急,但是吴氏和徐氏则是按照自己对整个句读节拍的感觉来安排这个技法的节拍,前者重视音乐中“虚”的意境,后者更重视对乐曲实在的节奏感。
(3)左手技法——“退猱”
从刘少椿的演奏版本中可以发现其对“退猱”这一技法的运用频率很高,再仔细对照其他琴家的演奏谱本,则很少看到对“退猱”的运用,如全曲第二段开始的第一个音,见下谱例:
刘少椿在第一个音上先做了长时间的退猱,之后进复,徐元白和吴景略则是先退复再长吟。在弹奏中“退猱”的语气比“退复”或“长吟”更具有叹息、感慨的意味,刘氏所演奏的“退猱”反复而恰到好处地出现,将“哀而不伤”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评论 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