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琴网首页 > 资讯

资讯

三位古琴大师的《平沙落雁》,竟有这么大的区别?

《平沙落雁》的演奏版本很多,较有代表性的应属广陵派、梅庵派和管平湖打谱的版本。梅庵派的《平沙落雁》有三个特点:1、重写实,2、节拍清晰、节奏紧凑,3、较多运用了轮的指法,左手滑音很少,几乎没有吟。其他版本的《平沙》更偏重表达意境,并运用了大量的“吟猱绰注”。

不同版本的对比

《平沙落雁》的各个演奏谱本在总体节奏上的差异不是很大,基本都以二拍的节奏型为主导,再比较管平湖与广陵派的不同,有两方面特点:
1.左手技法运用的种类

undefined
通过上表的对比,他们二者相同的技法运用有:进复、退复、进(与“上”同意)、退(与“下”同意)、撞等,不同的是,广陵派的“吟猱”技法要更丰富,在不同的音上,对于不同的情绪,广陵派在“吟猱”上加了不同的语气,而管平湖的演奏中所运用的左手“吟猱”的种类不如广陵派丰富。在广陵派的演奏谱中最有特征的是“退吟”这个技法。

(2)左手技法与节奏相结合的运用
由于上述技法上的区别,管平湖较多的运用退复、进复、撞等技法,并将这些技法形成特定的节拍组成旋律,广陵派也注重节奏,但却以“走弦”的过程来渲染某种特定的意境,所以在这种过程中仍以左手细致的“吟猱”为主,因此管派的旋律中节奏感显得更强,左手指法运动的速度也相对较快,而广陵派的旋律进行较慢。
undefined

统一版本的对比

以上是广陵派《平沙落雁》的特别之处,现在再来进一步对比张子谦先生与刘少椿先生的演奏,如上所述,广陵派在此曲的重要特色就是左手“吟猱”的味道,二人的演奏谱与《蕉庵琴谱》中的指法并不完全一致,刘少椿所用最多的技法是“退吟(猱)”,也有一些“进猱”,这些技法贯穿全曲,而张子谦只在乐曲的开始处用了两次“退猱”外,乐曲中部和尾部用了少量的“进猱”,其它地方都将原谱中“吟猱”改成了“退复”或者忽略,具体参照如下:
undefined
张子谦这种改法的一个好处就是增强了音乐的旋律感,同时又可使音量增强,“退吟”是一种较缓慢的使音量逐渐消失的技法,它的作用是使实音更加虚化,因而在音乐的情绪上要比“退复”更加安静。
技法上另一个极细微处的不同是一个“上”的处理,在全曲的第七段中,原谱中写的是“上到七徽七分”,张子谦谱中上到七徽六,与原谱接近,刘少椿的实际演奏上到了七徽,比张子谦多了大二度。
undefined
从这一点上讲,刘少椿为什么要这样处理?从《梅花三弄》的某些音的处理上,刘少椿也有类似的“上”的手法,这种四度音程的“上”有时很难让人听到落音的声音,所以使音量由大到小渐变的效果更强。
另一方面的区别在于二人对音乐语言的组织上,尤其在散板的引子段中更容易发现二人的特点,刘少椿在演奏上情绪平稳,张子谦则更注重音乐的情绪变化,往往因为音型的突然变化,而使乐句更有起伏
undefined
以上这一谱例的对比很鲜明,刘在前半句用了三拍子因素,张主要用二拍子,在下半句中,刘的速度与前句相似,张通过一个新的节奏型使速度提高,而谱例上最后四个音,二人的处理完全相反,刘的长音落在首音,而张落在尾音,所以,听觉上,刘的气息平顺,而张的处理更活跃。

三位古琴大师演奏的《平沙落雁》
你更喜欢哪一个版本呢?

内容选自:赵烨《从七首琴曲看刘少椿古琴演奏特征》


  • 手机查看

    扫一扫 手机查看

  • 收藏

评论 0条评论

0/300

    TA创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