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琴待月》白居易
竹院新晴夜,松窗未卧时。共琴为老伴,与月有秋期。
玉轸临风久,金波出雾迟。幽音待清景,唯是我心知。
巷子最东头是一间年代久远的老宅,酸柳木的大门时常紧闭。因为很少来外婆的乡下老宅,对这边的街坊邻居自然也不熟悉。所以并不知道里面住了什么人,但时常听见有古琴的声音从里面飘出来,和着从墙内伸出的龙爪槐枝条,更添了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萧瑟感。
晚间吃饭的时候,嘴上提了两句,外婆看我如此好奇,便告诉我,里面住的是一对老夫妻,均是年逾八十了,膝下无子。老太太多年前患了老年痴呆,前年又中风瘫痪在床。整日颠三倒四,神智时好时坏,老头子却始终如一的照顾她,亦不管她听不听得懂,终日笑眯眯地同她讲话,弹琴给他听。末了,外婆轻叹一声,都是当年的才子佳人呢,真是命运弄人啊。
偶尔我和外婆出门买菜才会看见他,老先生姓吴,个子瘦高,精神奕奕,戴着副眼镜。一路和街坊邻居寒暄过来,开朗健谈,诙谐幽默。看得出来,年轻时也是个风流倜傥的才子。没有半点外人可能认为的“孤寂”感,反倒像极了热恋中的小青年。我心下大感意外。后来,和他渐渐熟悉了起来才为自己的这种“揣摩”羞惭。
那日,正好春分,外面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巷子里雾蒙蒙地一片。我端着外婆做好的青团,踩着有点打滑的石板路,亦步亦趋地到了吴老的家门口,敲门。吴老隔了一会儿才过来开门,看见是我,笑着说“刚刚老太婆又胡闹了,这不,又把小九在外等了。”“在前辈门前等一会儿又如何?古时还有刘备三顾茅庐呢。”说着闪身进了门。因为房子是木质架构,又因为年代久远,一到梅雨天气便有股散不去的霉味。不过,这一切的一切却显得如此相得益彰。
吴老给我倒了杯茶,在我面前缓缓坐下,眼睛望着卧室方向,笑着说“总算是睡了,她这一闹起来就是个把小时,像小孩子一样。倒比年轻时任性了。”我一时语塞,竟不知如何应话。他到没有在意,往身边炉子上添了点水,继续说到“她跟着我苦啊。吃了一辈子苦。却从来没有抱怨过半句。那时候,她还是个大家小姐,我与她哥哥同是琴社的社员,才与她相识。她一点没有大户人家小姐的娇气与倨傲,时常与我们这些穷学生一起参加琴社、野游。”
到这里,吴老叹了一口气,“后来,她父母知道我们的事,自然是不同意的。她便决议要与家里决裂,千里迢迢与我来到这苏北的农村。我家里底子差啊,乡下人,只有种田方能养活一大家子。我们虽都有工作,可到了农忙这些事也是要和父母一起分担的。她在家里哪里吃过这般苦,犁地、下秧、拔秧、栽秧,她细皮嫩肉的,我看了都心疼。她反倒笑嘻嘻地说,这有啥,不过就是换种生活方式。不磨练不成钢,再说了,我乐意呀。哎,那时候我俩闲暇时唯一的娱乐就是弹琴。我弹她听,或者她弹我听。生活倒也没那么苦涩。后来文化大革命,她的琴被砸了,人到没事,就是至此再也不敢碰琴了。我心疼她。偶尔夜深人静的时候弹一支曲子给她听听。渐渐地成了习惯,不弹她就睡不着。后来,我进了省文工团,日子也渐渐好了起来。我们都觉得日子就这样一直下去便好。”
吴老声音突然哽咽,我看向他,他顿了顿接着说“儿子是大学毕业那年的夏天走的,溺水。水库很大,找了两天才找到。她受了刺激,躺在床上三个月,全靠输液挺了过来。我们俩一下子瘦了二三十斤。原本开朗、活泼的一个人一下子就消沉了,整日也不同外人讲话,唯一不变的,只是照常要听我弹琴。前些年,她突然就得病了,谁也不认识了,只有天天哄着她才会听话一点,有时候我也会不耐烦。也吼她,吼过之后我就后悔了。她这是因为谁才变成这样的啊,因为我啊!”
吴老显然有些激动,嘴唇微微有些颤抖,拿起杯子喝了口水,方才笑了笑说“你说是因为什么呢?因为爱啊。你说我算老几,没钱没本事,人家好好一个大小姐跟你吃这个苦。小九,诗经里有这一句话‘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她啊,把她的一腔深情都交给了我,我只能以我的余生报答她。”报答,吴老用到了“报答”。我突然想到了一句话“这世间,唯深情不可辜负。”
“不过幸好,她现在还认得我的琴声。一听见我的琴声,她就开心。这是我现在最欣慰的事。她现在就像个小孩子,耍个性子,闹个脾气是正常的事。不过,我倒乐意看见她这样。年轻的时候因为压力哪有这样的时候。只要她还认得我的琴声,我就心满意足了。”
吴老送我出门的时候雨已经停了,空气里满是花朵甜腻的味道。我知道,吴老现在的幸福是谁也体会不到的,她心中有琴,你心中有爱。这样走过的余生,方才花香满径。
评论 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